來源:中國人事科學 作者:余興安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四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起步探索期、業態展開期、行業壯大期以及協同發展期。
起步探索期
從改革開放初到黨的十四大召開前,為起步探索期。這一時期,在改革開放大潮的催生下,政府部門舉辦的各類人才交流機構、就業服務機構、職業介紹機構應運而生,面向外資企業開展人力資源服務的對外服務公司陸續建立,民營職業中介機構也在東南沿海地區生長起來。
業態展開期
自黨的十四大召開至 2007 年年初,為業態展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確立為人力資源服務事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招聘、獵頭、測評、代理、培訓、外包、派遣等業務得以全面展開;國有事業、企業性質的服務機構快速發展,并形成覆蓋各行政區域的服務體系;民營機構的發展邁開步伐,初顯較為強健的市場競爭力,許多當今在本領域有影響力的機構已嶄露頭角;外資機構開始試水,進入我國市場;互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的運用初見成效。與此同時,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如 《人才市場管理規定》《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等陸續出臺,政府對市場及各種服務行為的監管逐步建立,一些扶持性舉措,如建設區域性國家級人才市場,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行業壯大期
自 2007 年至黨的十九大召開,為行業壯大期。2007 年 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人才服務業,完善人才資源配置體系”,其后又將“人才服務業”的概念表述調整為“人力資源服務業”,這標志著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一個行業的正式確立。2012 年 12 月國務院印發的《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人力資源服務業列為生產性服務業中要重點發展的十二個門類之一,與金融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商務服務業等平列,又大大提升了人力資源服務業的行業地位。而 2014 年 12 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更是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省市的政策文件也在此前后陸續出臺。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及市場力量的全面發力中,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人力資源服務的行業特征愈加鮮明,行業體系漸趨成熟,經營規??焖僭龃?,社會認知度全面提升,已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體系中一個舉足輕重的行業門類。
協同發展期
自 2017 年10月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為協同發展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為人力資源工作進行了新的定位,更強化了其作為經濟工作的屬性,也為人力資源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由此邁開了新的步伐。其顯著特征是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不斷延伸業務觸角,與制造業企業全面合作,與交通出行、健康服務、金融保險、科技服務、法務財務等跨界融合,為實體經濟及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資源保障。
人力資源服務業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 , 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 在保障勞動者充分就業、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其自身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中。其主要成就可歸納為十個方面,即經營規??焖僭鲩L、業務形態日臻豐富、新技術運用層出不窮、資本市場風生水起、跨界合作卓有成效、國際空間廣泛拓展、知名品牌不斷涌現、扶持政策陸續出臺、產業園建設遍地開花以及行業協會廣泛建立等。
未來
新的歷史時期,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這包括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的新發展;經濟發展動能轉化,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企業組織結構變革,勞動就業形態多樣化;人口與勞動力的新趨向,人力資源稟賦的變化;以及國家一系列新戰略的實施,政府管理體制與管理職能的轉變等。
科技、經濟、社會、公共政策領域的任一變革均將對人力資源服務業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并提出新的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業都要因應客觀條件的變化作出必要的反應。而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一個新興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其自身也面臨如何進一步錨定行業屬性與功能作用、夯實行業發展基礎、優化業務形態與運行機制、提高質量及增進效益的問題。
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對該行業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格局中重要性的認識。人力資源服務業服務的對象——人力資源,是重要的生產要素,特別是由于科技的進步、人的智力價值提升,人力資源在眾生產要素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人力資源服務實現勞動者與生產崗位的有效匹配,助力勞動者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價值作用,實際上是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動力機制的形成。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人力資源列為協同發展產業體系四要素之一,即是基于這一認識作出的部署。而人崗有效匹配導致的勞動者充分就業,又兜牢了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底線,發揮了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所以,假使將社會經濟發展喻為一列火車,則無論在車頭還是車尾,人力資源服務業均有其獨特的功能作用。
其次,要更清晰地確定人力資源服務業在國家整體人力資源工作體系中的位置。國家整體人力資源工作涵蓋對人的培養、評價、配置、使用、激勵及權益維護等各個方面,有著龐大的工作體系。從運行機制的角度看,可以簡單地區分為行政性人力資源工作與市場性人力資源工作,人力資源服務業實質上就是運用市場機制開展的人力資源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日益完備的前提下,這種運用市場機制開展的人力資源工作愈發顯出其重要性。因而,人力資源服務業不僅是人力資源工作政府主管部門的管理對象,本身也是整體人力資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的行政之手與有效的市場之手如能一體運用,自然相得益彰,功效卓著。
再次,要更充分地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在生產性服務業中的獨特作用。服務業包括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兩個大類。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保持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生產力進步、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的諸多服務行業的總稱,包括金融服務、交通運輸、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服務、工程咨詢、人力資源服務等,而人力資源服務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中的一個門類,因其與其他各門類的關聯度高(顯然,任一行業門類中都有人力資源問題),在整體生產性服務業中有其獨特的地位。這種獨特性體現在利于實行跨界融合,形成整合性、集群式發展,以增大功能效應。為什么最近十幾年來人力資源服務業能在跨界融合中風生水起、獨擅勝場呢?為什么我們的創造性舉措——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能夠成為以人力資源服務為主軸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平臺呢?其實就是高關聯度這一獨特性所導致的結果。
所以,在堅守核心功能的同時,不斷創新服務形態、拓展服務空間,是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經驗,也是未來發展中要堅持的方向。
最后,要大力促進全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的草創時代早已成為過去,業態建設、行業塑形也基本完成,社會認知度雖仍有待提高,但已不是什么大問題。顯而易見,在這個逐步趨于成熟的服務市場體系中,對服務專業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服務的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市場細分程度進一步提升,不能鎖定細分市場的機構可能面臨出局的危險 ;品牌影響的作用越來越大,沒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或籍籍無名的機構,其經營發展將難以為繼。因此,對于這一領域的每一個服務機構乃至全行業而言,直面風險挑戰,把握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結構調整中的良機,推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將是當下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努力完成的緊要任務。